整體來看,在政策驅動和市場需求雙重利好下,水務市場繁榮之景有目共睹。從水十條落地到水污染防治法修訂,再到河長制全面推廣,種種跡象都為萬億級市場估算添加了更多底氣。專家表示,今明兩年無疑是迎來水處理投資高峰,保守估計也將引動4萬億以上的資本。
分而觀之,工業污水治理、黑臭水治理、農村污水處理、海綿城市建設等都將成為熱點投資領域。
實際上,在工業化發展進程中,工業污水治理的迫切程度相比生活污水更高一籌。從環保部印發的方案,中央環保督查展開的清查,以及各地加大工業升級改造力度等行動中均能切實感受到,工業生產排污控制已經被提上日程。
環保稅以及排污許可證等制度的完善更是表明,有償排污時代正式向工業污染亮劍。因此,工業污水處理市場大門就此全面打開,其接納的資本和紅利將遠超以往。在權威機構的預測中,我國工業污水處理市場規模有望突破4000億大關。
城市黑臭水體殲滅戰幾乎在每個城市都成為了熱點話題,為了完成2020年前,所有城市建成區徹底消除黑臭水體的目標,這個新的戰場亟須填入更多水處理技術、水處理設備、水處理解決方案以及其他相關服務。
截至目前,全國黑臭水體完成治理的還不過半,未來1至2年時間里對于黑臭水體治理的需求有望持續。已經有業內人士提出,2017年將是黑臭水體治理投資達到峰值的黃金期,尚未完成的就將帶來超7000億的投資,而短期內可見市場空間將超過萬億。
經濟發展帶來的生活方式改變讓我國農村地區也開始面臨污染難題,生活污水處理在基建本身就很脆弱的農村地區尤為突出。面對水處理的這個薄弱環節,我國多次強調補齊短板,這也為農村污水處理市場帶來了好消息。
農村污水處理率還普遍較低,幾十萬村落的處理規模又是可見的龐大。因此,需求爆發無可爭議,業界普遍認為,該領域擁有廣闊的挖掘潛力。初步估算,2020年農村污水排放量或將達300萬噸,拉動投資規模有望成就又一個萬億市場。
面對新時代下水環境綜合治理的選擇,我國拉開了海綿城市建設序幕。為了全方位構建一個能“吸水”的城市,海綿城市構想成為了重構城市水環境系統的優選方案。目前,我國啟動了海綿城市建設試點,收獲了相當一部分成功經驗和可復制樣本。
實踐證明,海綿城市建設對緩解內澇,加速水循環體系建立,保障水生態安全,鎖定水資源都有著良好的效果。按照2020年,城市建成區2成以上的面積“海綿化”的標準粗略估計,“十三五”期間的對應投資規模大約在1.2萬億到2.9萬億之間。
另外,雖然城鎮污水處理需求趨于飽和,但是近年來提標改造工程和海綿化建設有望再次拉動部分投資;海水淡化也是水處理行業新的熱門領域,市場在等待的就是突破技術和成本瓶頸的契機;相應的,地下綜合管廊建設也在海綿城市需求下進入資本視野,未來潛力預測同樣樂觀。
有鑒于此,不管從哪個方面來看,水處理市場“錢”途不可限量并不是說說而已。當然,想要切入任何一個細分市場分一杯羹仍需要實力過硬,以便應對激烈的競爭。而很多占據技術、資本、品牌以及管理和經驗等方面優勢的企業正在向水環境綜合治理服務商方面延伸,以期在水處理市場全面獲益。